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不断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来源:新闻信息部易盛   日期:2023-09-12
  经济日报APP 记者 祝惠春

  日前,2023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敏出席论坛并致辞。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何雄、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熊军、芝商所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负责人拉塞尔·贝蒂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方星海在致辞时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期货业务模式日益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强。在服务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方面,期货市场交易高效规范、公开公正,期货价格具有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和权威性特征,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提升宏观经济运行评估和调控的精准度。在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期货市场产品创新紧跟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产品期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工业硅、碳酸锂等新能源领域基础材料品种陆续上市,有利于巩固产业国际竞争地位、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增强绿色低碳行业发展新优势。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方面,期货市场已上市42个涉农期货期权产品,依托“保险+期货”“商储无忧”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服务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临的市场风险,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棉油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他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国作为制造、贸易和消费大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应该也必须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与规模相匹配的定价影响力。期货市场能够汇集参与各方信息,有助于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价格形成优势,促进实体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近年来,期货市场制度型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国际价格影响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优化开放型品种业务布局。抓住国际期货市场变化的有利机遇,推出更多特定品种,稳步拓宽QFII/RQFII的投资范围,不断深化交易所跨境业务合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开放路径。

  二是优化完善开放条件下的制度规则,积极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建立起与国际接轨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境外客户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

  三是加强跨境监管与合作,促进双边及多边交流对话和监管协作,进一步强化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对期货市场跨境交易行为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和分析研判,着力维护期货市场整体安全平稳运行。

  方星海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也面临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困难挑战,我们要牢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不断丰富产品工具供给,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加强一线监管,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之路,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张敏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深入推进实施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再造,集聚省内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衍生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目前,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提升,国际价格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成功举办6届,已成为赋能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郑商所改革创新发展,也欢迎各界朋友走进河南、投资河南、深耕河南,共享河南发展机遇,携手开创美好未来。

  何雄表示,郑州是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今年以来,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期货市场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再造的意见》《关于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期货+”战略的实施意见》,从多个维度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市将瞄准提升期货创新能力、辐射服务能力和“郑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目标,从四个方向发力:实施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再造,全面实施“期货+”战略,加快期货产业园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据了解,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共上市31个商品期货期权,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2023年前8个月,郑商所累计成交量约25亿手,同比增长64%,根据FIA数据,上半年郑商所成交量全球排名上升至第6位;日均持仓量1761万手,同比增长71%,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同比增长66%,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础进一步夯实。PTA、棉花、白糖、菜籽粕等品种功能有效发挥,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有效价格信号和风险管理工具,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价格参考;目前,国内99%的PTA、80%的棉花现货贸易按照“期货价格+升贴水”的主流方式进行定价,提升了产业链黏性,畅通了产业链供应链循环。

  熊军在致辞时表示,在中国证监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商品交易所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建设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市情,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持续加大产品、业务、服务与制度供给,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期货力量。

  一是持续丰富特色产品供给。扎根我国产业门类多、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等特点,进一步加大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产品工具创新。稳步推进纯碱等6个商品期权上市,扎实做好PX、烧碱等期货期权上市准备,深化丙烯等已立项品种研发,加快形成中间产品集聚优势。推进绿色低碳、商品指数、天气、物流等新型衍生品研发。深化PTA、棉花、甲醇等枢纽性品种培育。

  二是着力推动特色业务创新。有序推进新年度“保险+期货”项目实施,探索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机制,推动形成各级政府、涉农主体、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商储无忧”项目试点,争取将其纳入化肥商业储备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和拓展场外业务,通过期现联动助力现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实施产业服务三年行动专项计划,推动更多产业客户参与。持续优化组合保证金业务和丰富担保品类型,服务客户更加高效地管理风险。

  三是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贯彻落实期货和衍生品法,稳步扩大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双向开放。不断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持续提高PTA、菜籽油等品种市场开放深度,进一步提升QFII/RQFII参与质量。扎实做好BPI指数、国际原糖等期货品种研发,稳步推进甲醇期货及期权国际化。不断拓展与境外市场的交流合作,加强跨市场风险防范,促进不同市场间信息互通和共享。

  拉塞尔·贝蒂在论坛上表示,芝商所的产品创新不仅与全球经济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也与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息息相关。随着中国国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芝商所致力于与中国市场参与者合作,探索和挖掘中国衍生品市场长期增长的潜力。芝商所将继续在服务中国经济的实际需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认为,原油、铁矿石、PTA等品种的对外开放不仅让中国价格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交易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贡献了期货力量。现如今,中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进入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配合中国企业逐步走向海外,扩大开放是我国期货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境内期货公司与境外子公司内外联动服务实体企业管理跨境贸易风险的模式,对于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提升跨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未来,期货公司将持续创新业务模式,丰富业务内容,将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场内与场外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衍生品服务,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市公司既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潘广标在论坛上提到,随着品种体系的不断丰富、品种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入期货衍生品市场,通过套期保值管理风险正迅速成为上市公司的主流选择。从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数据可以看出,不仅数量明显增长,套保参与率也不断提升,由十年前的6%提高到了2022年的23%。从实践效果看,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在ROE、现金比率、杠杆系数、ROA等指标上,明显优于未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发挥产业链优势,借助场内期货工具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方案,从而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黏性,推动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在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与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空间仍然很大。需要上市公司树立正确风险管理观念,需要综合分析自身及市场的风险情况并作出有效评估,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12号阳光大厦306室

电话:010-88388699     传真:010-88388300

邮箱:xx@caaa.cn   邮编: 100044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