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的第二批气温指数正式发布。指数覆盖珠三角、华北、中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区域气温指数。新一批指数发布,意味着实体经济识别天气风险的工具箱再度“上新”,也标志着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2024年11月,郑商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的首批试点气温指数在北京发布,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53个单城市指数。发布以来,指数技术系统和展示平台运行平稳,各项功能符合设计预期。截至目前,系统共处理底层数据30万条,发布指数3.2万次。在现有技术系统上编制开发涵盖更多地区和类型的气温指数,具备扎实的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首批试点指数持续获得多方关注、使用。据统计,指数访问量在境内同类指数中处于较高水平。从访问人员看,主要来自保险公司、能源企业、银行和高校等单位。从访问类型看,日均气温指数访问量最高,制热指数下载量最高。据来自华南、华北和华中等地的用户反馈,不同地区气温变化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推出更多地区气温指数,以满足当地查询使用需求。
作为第二批气温指数研发特邀指导专家,中国气象学会金融气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艳霞表示,自去年年底《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气象与金融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气象指数体系,相关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相信新一批气温指数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帮助更多地区实体衡量和管理天气风险。
郑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继续以推出天气衍生品为目标,强化与气象部门协同联动,一是有序引导和培育气温指数基础市场,探索拓展指数在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二是贴近我国气候多样性特点和实体产业需求,加强天气衍生品研究,开展气温指数期货、期权品种设计论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12号阳光大厦306室
电话:010-88388699 传真:010-88388300
邮箱:xx@caaa.cn 邮编: 100044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